小说鸭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鸭 > 淌过岁月静静的河 > 第一部卷一:15章:特殊的时期

第一部卷一:15章:特殊的时期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第一部卷一:15章:特殊的时期

2016-03-05 作者: 永安

第一部卷一:15章:特殊的时期

第十五章

人与人之间相处:有距离的看,全是优点;没距离的处,人不如猪。这个和子平同村的玩伴二野人从小胆子又野又大,左晓刚是他大名,他们村里人说他是个贼相相当多的后生,村民们人人都喊他的绰号,真名只有户籍上是正名。不过这小子很义气,逢年过节回来总找子平玩,说自己在外面如何的发迹,至于他干什么也不明确,反正是花钱出手大多了。

现在他竟然能来到这里找到子平,子平好生奇怪,回到宿舍里仔细一盘问,才知道他是最近回老家见到了李德贵听说的,而且他就在离沙河不远的清河镇,承包了三个蔬菜棚,北京的菜贵,所以他的收入不赖。子平饶有兴趣,听着二野人吹侃着,二人在子平床铺上简单小菜就酒,吹了几瓶啤酒,说着小时候的往事,说到兴致处一番眼泪婆娑。

逢一个天气晴好的休息日,子平来到清河镇找二野人,来到一片蔬菜大棚区,经向村民打听来到了他的大棚菜前,撩开大棚帘子他钻进大棚,一股潮热气浪弥漫了子平的全身,鼻子里顿时湿润起来,大棚有一亩半大,里面种着新鲜的黄瓜、西红柿,二野人正满头大汗地把摘下来的黄瓜往筐里装,子平喊了他一声,他抬头一看很惊喜,忙顺手摘了一个西红柿递给子平让他吃,子平咬了一口,又新鲜又酸涩,便搭把手帮他抬筐出棚,放在一辆三轮车上,又进棚抬出三纸箱西红柿,二野人让子平跟他到一处工地上去送菜。

北京地区处处是工地,大的小的施工摊子密密麻麻,对工地子平很熟悉,不过这里的工地还给干活的人吃蔬菜,俩人来到一处工地,二野人进工棚里,一会儿从工棚里钻出来一个精瘦的中年男人,走到三轮车揭开箱子,拿出柿子闻了闻,掂了掂,这样反复了几次,二野人见他这样,急忙掏出二包三五牌香烟塞进他的口袋,他才点头让他们过称并送到伙房。

算帐时这男的说会计出去了,一会儿就回来,俩人只好陪这男的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,这男吹侃着说现在最挣大钱的就是揽工程,但要有关系会跑路子,有银行贷款支持揽下工程,完不了可以转包也挣不少,可比种菜蹬三轮打工钱多多了,那样受死也是有数的钱。包工程?子平第一次听说,便上前递烟点火套近乎,试图套套男子嘴里的真经,这男人吹侃了半天,原来是他舅舅包的工程,他在帮工,愣说成他的了,不过子平还是听出些道道来,只要胆大敢闯会调人力资源,揽点活包工做也是一条路子,总比打工挣那几毛了强,他心思慢慢地活泛起来了。

回到二野人的大棚里,俩人买了些下酒小菜就生菜边喝边聊,说到包工揽活的话题俩人还琢磨了好半天,但眼下只是想法,当下还得按目前生活这样过着,要不回就得老家种地去,就恢复到过去了,但有想法总要想办法,反正是一穷二白,白纸一张,咋涂咋画都行。

未来都是一片茫然,谁都无法断言。子安近来感觉到厂里的氛围不一样了,车间里紧张有序地工作似乎是有些与往年不合拍了,工友们心事匆匆,干活时摔摔打打,赵师傅阴看脸闷声不说话,经常喝茶时把茶叶片含在嘴角上吞也不吞的用舌尖儿滤着,这些只源于近来传着的他们的厂子改制要卖给私人经营。

卖厂?还要卖给个人?厂子是县里的,归国有的,不能轻易的就卖了,这厂里二三百户人呐,别说子安咋想也想不明白,就是厂里的老人更想不透,其实表面上的效益不好,未必是产品质量和市场的问题,而是经营管理和一些非正常因素,各种部门收费罚款,产品外销三角债打白条,尤其是厂里的领导们的心思,他们在想什么呢?

在好多地方的优化组合和国退民进的企业改制浪潮中,那些本没有什么市场产品的小企业早关门了,除了块厂地和破败的厂房,什么也没有,工人原在体制内存活混日子,有头脑有技术的工人早己自谋生路另闯天地了。而像刀具厂这样产品和市场尚好的企业可以走强强联合的路子,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,它的产品品牌占据市场很有优势,但近年来,厂里老向县里申报因亏损而迫切需要改制要求,县里也不明就里,只让经贸委牵头组织好改制前调研工作,尤其是做好职工安置和队伍的稳定,积极推动改制的就是厂长吕风岐。

吕风岐在这厂快二十年了。当年他从大计委直接到厂里当技术员、工长、车间主任、市场部经理、副厂长直至厂长。他也是刀具厂资历很老的人,现在的车间主任等中层干部都是他一手培养提拨起来的,从子安来厂里很少见到吕厂长的面,就是每年开全厂表彰先进大会和职代会见过,每天都是小车来回接送,所以职工私下称他专家厂长。由于业务副厂长和生产副厂长很敬业,厂里职工队伍好,几乎没有奸懒耍滑之类的工人,他这个厂长当的省劲也省心,大多的时间泡在和县里领导和各部门打交道上,人们说他是万宝路开道,路路通的人物。

也有很多人背后议论说他近年来变化很大,热衷于交际。前些日子他硬说厂办的小学搞得不行,硬是把南方的一个老板请过来搞联合办学当校长,结果老师们调走,新聘了一些老师教的水平不行,从乡下招了一批学生,结果也不好,这南方校长东一锤西一棒穷折腾,还是一团糟,学校变成他私人的了,老师学生走光了。厂里外社会上指指点点,对吕风岐发生了怀疑,因为这个老板是厂里的一个客户,和他私交甚密,根本不懂教育,为什么要这样搞,肯定有动机目的,于是有一些人给纪检委检察院写匿名信告他,但都不了之,只是吕风岐后来做事有些低调了,凡事和副厂长、车间主任们通报,但还是他的意见为主,別人的意见和建议搁在一边,大伙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多,甚至工人们骂他是个哄球捉鳖货。

厂子前景堪忧,子安心不安定,刚工作了二三年就下岗谋出路,路在何方?可脚下无路,他感到有种山雨欲来的危机感。

喧闹了一天的兴安县城兴安镇大街主市上渐渐归寂于安静,这个县城规模并不大,人口六七万,建制镇。县城的一些主街上摆摊贩子以那些下岗职工、周边种菜农民为主,时常被城管撵的推着小车四处瞎跑乱窜。

县委会议室里,冯世昌书记召开常委会,讨论研究部署确定的农村党建、扶贫攻坚、企业改制方案,这是当前三大中心工作,是鼎足之势,发力不好就前功尽弃。

会议会场气氛并不热烈,常委们按自己的了解和认识麸皮潦草的发表了一些言不由衷的意见,参会列席的各科局、各乡镇主要领导大多不言语,察言观色地听着常委们的讨论杂音,很多人的心思并不热衷于如何致力于发展上,多少年了,从大集体、人民公社到现在的生产责任制,不还是山河依旧,面貌无改吗?多少任领导推出一个又一个的宏伟蓝图,最后还是飘泼大雨,雨过地皮湿,会议就这样拖沓至夜晚11点,在纷扰中解散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