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鸭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鸭 > 清朝故事多 > 第5章 下岗再就业熊廷弼找到份苦差事

第5章 下岗再就业熊廷弼找到份苦差事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第5章 下岗再就业熊廷弼找到份苦差事

2017-03-19 作者: 链枣树居士

第5章 下岗再就业熊廷弼找到份苦差事

努尔哈赤使用以假代真计策,让自己大儿子代善冒充明军第一路军杜松部队增援,代善真是好样的,一刀就砍死了刘挺,明军辨不清哪些是自己人,互相残杀,最终败亡。

辽东经略杨镐老先生依然在沈阳指挥若定,得到马林败报消息,依然传令督促刘铤、李如柏两军前进。接下来情况大家都知道了,只有李如柏领军回来。明军总的来说丧师辱国。这可忙坏了明廷的言官们,平时早就看他不顺眼了,就开始骂人,动动嘴皮子了。等待杨镐的当然是三尺监狱,甚至掉脑袋的事情。

那么,究竟萨尔浒战役为什么会失败了?小小的后金割据势力竟然能够以少胜多呢?

一、监督制衡控制的体制性因素扼杀了军队战斗力。明中期以后,皇帝害怕武将拥兵自重,造反,因此压制武将地位,往往有战争事端,都是派文臣统领军队,文臣地位提高,文臣率兵出征,又加总督军务衔,总督成为文臣第一重任。这就是典型的外行指挥内行,业余选手指挥专业选手。古代人早就意识到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,也搞出个三权分立、三权制衡,地方上明代中叶以后,太监的权力扩大,拥有出使、监军、镇守、侦察臣民等大权,在辽东战场上也不例外,太监代表皇帝监督将帅用兵权利。明朝晚期军队总体上衰弱腐朽,军政日益昏暗,战斗力也随之锐减,具体表现有虚报战功,杀死一个人,说成十个、百个,导致晋阶升官太多,军官数量大增,在蓟镇一边分为四镇,一镇又分三路,设官比原额几二十倍,官员多了,说话的多了,干活的少了,享受待遇高了,不想打仗。其次冒领粮饷,空名支饷,编制10万人的部队,实际仅有5万,老弱病残、关系户居多,同时军官对士兵恣意克剥,诸如克扣军饷,侵占屯田,差遣役使等皆是。贿赂公行,兵力虚弱,平时操练、军事演习流于形式。财政匮乏,军饷不足,由于官员上下贪污,税使掠夺以及豪强欺隐赋税,朝廷的税收却是有减无增,很多部队整建制的领不到军饷,军心浮动。这种现象影响到后来几次的辽东决战战场,最终导致明王朝的全线溃亡。如何破解腐败侵蚀部队战斗力,这个课题依然值得研究。

二、天时地利都在努尔哈赤那一边。前面说到,明军选择寒冬腊月进攻,对于后金军队来说,他们就生活在哪里,已经习惯了天寒地冻;明朝军队从全国各地征调而来,水土不服,极端恶劣条件下还作战,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挑战。努尔哈赤利用有利地形,坚壁清野,加上游击战争,巧妙地各个击破明军。总体上明军实力远胜于后金军,但是各个战场,因为采取运动战、游击战,具体到每次战役都是后金军占优势。

三、打工仔的心态和垂死挣扎的拼搏。明军将领、士兵只是打工仔,帮着皇帝大人打工,去前线打仗,看到形式好,就上前冲,抢点战利品;形势不妙,撒腿就跑,保住小命。那时候,电脑办公系统不发达,换个地方,换个名字就能活下来。后金军却不一样,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之战,一旦战败,家破人亡鬼吹灯,因此努尔哈赤御驾亲征,几个儿子带头杀敌。

四、没有政权就没有腐败,没有中层梗阻,可以指挥到具体每个士兵。努尔哈赤的军国一体、八旗制度,实事求是地说他们就占领几个小城堡,没有掌握政权,还不尝到政权导致腐败、导致相互制衡、争权夺利等等一些列问题,努尔哈赤亲自上阵,可以指挥到任何一个角落,不存在违抗军令、蒙混搪塞现象。如果大明皇帝御驾亲征效果肯定会好于派个经略使强一些,因为他有绝对权威,太监也不敢唧唧歪歪的,粮草、军饷也能供应齐全,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。

五、八旗制度。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,取得节节胜利。随着势力扩大,人口增多,他于160)建立黄、白、红、蓝四旗,后来创建了八旗制度,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。再后来扩大为满洲八旗、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。它是军事建制职能,同事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。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,全民皆兵,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。旗的组织具有军事、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。入关前,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,战时荷戈从征,军械粮草自备。这样既解决军队问题,还不用花钱,草创之初的政权都是这样,极具战斗力和杀伤力。

可见,萨尔浒战役结局早已经在各自制度、军事政治实力对比中有了结果,战争只是政治的继续,说的一点都不错,以后几次决战再一次证实了双方制度的优越对比。

话说杨镐老先生被下课了,在京城第一号监狱里面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,不用再忧国忧民,劳心伤神了。这个苦逼的差事掉到了熊廷弼的头上。

万历三十六年(1608年),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。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,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,招集流亡,整肃军令,造战车,治火器,浚壕缮城,守备大固。熹宗即位,天启元年(1621年),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攻破辽阳,再任辽东经略。与广宁(今辽宁北镇)巡抚王化贞不和,终致兵败溃退,广宁失守。沦为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入党争,以前虽为楚党,但与东林党关系密切,且与东林六君子也关系匪浅。并传言有杨涟弹劾阉党的奏疏就出自熊廷弼之手。后为阉党所害,天启五年(1625年)被杀,并传首九边。

熊廷弼(1569年—1625年),在人间转悠了56个春秋,湖广江夏人。贫寒子弟,放牛之余读书刻苦强记,湖广省高考状元,成绩很棒(乡试第一名),书读得很好,中进士,干过推官、御史职务,巡按辽东。

万历三十六年(1608年)辽东巡抚赵楫与总兵官李成梁放弃宽甸地方的八百里领土,把当地六万老百姓迁移到内地来安家。因此,明朝关外底盘越来越少,熊廷弼根据辽东地多闲置情况,让军卒的三分之一屯田、耕种,自给自足,减轻朝廷负担,每年收获粟米一百三十万石。明神宗特地颁布诏书表示赞成,命令在边境各处推行。熊廷弼老先生喜欢防守政策,修造城堡,构筑军事要塞防卫,保存有生力量。当然他也搞一下正风肃纪工作,杜绝送礼,绝不姑息养奸,辽地的风尚、纲纪为之大振。特别是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,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,经略杨镐指挥的十二万大军惨败,从此明朝力量大衰,在辽东失去优势,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。熊廷弼善于防守思想主导国家政策,也符合明朝实际,因此熊廷弼代替了杨镐成为新的一任辽东经略。他认为要守住开原,明朝的附属国朝鲜、叶赫等就有信心,牵制后金,给后金构成腹背之患态势。熊廷弼还没离开北京开原就失守了,走到山海关,铁岭又失守了,沈阳和其他城堡的军民一时间全都逃窜了,辽阳一带人心不安。熊廷弼兼程向前,遇到逃出来的,就劝说他们回去。把逃将刘遇节、王捷、王文鼎斩首来祭奠死节的将士。把贪污的将领陈伦给宰了,并上书弹劾、罢免了总兵官李如桢,用李怀信替换了他。他督促士兵打造战车,置办火器,开挖战濠,修筑城墙,做御敌守城的准备。他的命令坚决,有法必行,几个月下来,守备大为牢固了。接着他上书明神宗进呈方略:“请召集军队十八万人分布在云阳、清河、抚顺、柴河、三岔儿、镇江等战略要地,首尾呼应,小的战事各自拒敌防守,大敌来时则互相接应、援助。另外再挑选精兵悍将组织游击,乘机出动,攻掠敌人的零散兵马,扰乱他们的耕种和放牧,轮番出击,使敌人疲于奔命,然后瞅准机会进兵剿敌。”奏章递上后,明神宗听从了他的建议。

熊廷弼刚到辽地时,命令佥事韩原善前往安抚沈阳,韩原善害怕,不肯去。接着派佥事阎鸣泰去,阎鸣泰走到虎皮驿,大哭而返。廷弼于是亲往巡视,从虎皮驿抵达沈阳,又冒雪夜往抚顺。总兵贺世贤用距离敌人太近来阻挠他,熊廷弼说:“冰雪满地,敌人想不到我会来的。”于是打鼓奏乐进入抚顺城。当时正是兵祸以后,几百里地不见人影,廷弼祭祀了那些为国事死亡的将士,哭了一场。接着在奉集显示了一番军威,察看了当地的地理形势,然后返回。一路上所到之处都招集流民,修整防守战具,分派兵马驻扎,因此当地军民的心重新稳定下来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